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动态 > 专业动态

专业动态

2018年10月18日 12:52:26 访问量:4138

专业动态

专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吸引力。为此,专业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政策的重点,尤其是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成为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当然也是改革的难点。如2011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1830日由教育部以教职成[2011]9号印发。《指导意见》包括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协调发展,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保障,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4部分。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再次强调: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 

虽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也为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因专业调整涉及利益面较大、外部条件要求高,改革进程仍显缓慢,良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仍有待建立和完善。

一、实行专业分类分展制度

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专业类别不搞终身制,而是基于其发展状况动态调整。由此,推动学校主动调整专业结构,迫使专业负责人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分类发展制度旨在宏观层面促进中职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提高办学效益;同时在院校层面引导学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形成本校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优势专业集群。

专业分类发展制度不同于行政强制性专业调整的做法,在政策引导和适度竞争中实现专业自然调整优化。

(一)专业分类及其内涵

鉴于专业分类发展意图,从区域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的角度而言,可将专业划分为型、型、型三类。型专业为重点发展专业,是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符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办学基础好,办学效益高,产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明显,招生就业好的专业;型专业为常态发展专业,是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度较高,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有一定办学基础,办学效益较好,产业服务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好,招生就业有优势的专业;型专业为限制发展专业,是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度低,不符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办学效益低,吸引力弱,招生就业差的专业。

(二)分类标准及指标说明

分类标准是专业分类、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依据。从有些地方和学校使用的分类标准来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侧重专业基础能力(如教师队伍、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和专业已有的建设成果(如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有些侧重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如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也有些侧重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招生情况)。为此,专业分类标准只是专业分类的依据,不同于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应尽量简化、突出重点、可操作

其中,高职专业分类标准包括新生报到率在校生规模初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中职专业分类标准包括在校生规模毕(结)业率初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这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专业的入口出口

、常态化推进,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开展专业分类改革

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由学校对照专业分类标准对本校专业进行自主分类,形成专业分类调整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或专家团队根据专业分类标准对学校确定的专业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认,形成专业分类的最终结果。

(二)专业设置、分类 、评估有机衔接,专业动态调整制度化

为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从源头上优化专业结构,建议统筹区域内专业设置工作,职业院校在新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专业分类标准,考虑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办那些能够应该办的专业,即有能力办且是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由此确保新专业设置专业分类重点专业评估认定有机衔接,并使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工作制度化、机制化。加强专业规划和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建立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编辑:教育网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8004546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